千年莫高窟展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生命力

发表于:2023-09-26 14:41:02

  9月25日下午,由新华社、清华大学共同指导,新华网与人文清华共同主办的大型文化探源节目“走读中国·丝路行”第二场直播圆满结束。历史学家、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带领大家走进莫高窟的复制窟,探寻敦煌世家和洞窟的开凿,认识藏经洞和敦煌文书的历史故事,了解佛教入华的演变,深度探讨了中华文明的特性。

  线上约500万观众跟随两位老师一起游览莫高窟,感受莫高窟的历史与变迁。

  张国刚教授介绍了莫高窟开凿的历史背景,并指出莫高窟初凿时,恰逢乱世。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建元二年(公元366年)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,历经千余年,造就了莫高窟的辉煌。张国刚教授指出,佛窟呈现的状况与时代的历史状况息息相关,在隋唐时期,因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商业枢纽和重要的宗教中心,莫高窟进入鼎盛时期,所以莫高窟以唐朝的石窟居多,北宋、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。

  敦煌是文明融合的典范,自古以来是多民族、多文化交融互通之地。张国刚教授指出:“所以我们讲胡天汉月,不是看种族而是看文化。文明的交融在文化的统一性中展现得并不矛盾,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并不妨碍多元性,大家的价值观是息息相通的。”

  佛教中国化过程是体现中华文明特性的典型案例。张国刚教授结合217窟、323窟的佛教史迹画,介绍了佛教入华的过程,并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。

  张国刚教授认为,一个文明和文化要持久、创新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包容、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。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,一直在兼收并蓄,而后不断创新,由此才生生不息。

  直播预告

  

?9月28日

中秋前夜 走进玉门关

领略2000年汉长城的雄浑

感受茫茫大漠的万里长风

在汉简、史书中还原边疆治理的历史细节

在中西交流“西方”概念的千年演变中

思考新时期的“一带一路”

在李白、王之涣、王翰的千古名句里

欣赏玉门关的明月

共同迎接中秋佳节

 

活动简介

  2023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。“一带一路”上的河西走廊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,凝结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。新华网联合人文清华,共同推出大型文化探源节目“走读中国·丝路行”,行进式讲述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,探寻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遗产。

  从古丝绸之路到“一带一路”,河西走廊穿越千年、历久弥新。本节目特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,于9月21日、25日、28日在祁连山、莫高窟、玉门关三地进行大型实景现场直播,带领网友云游河西走廊,一起聆听历史遗存的回响,领略文明交汇的绚烂。

  “走读中国·丝路行”由新华通讯社、清华大学共同指导,新华网、人文清华联合主办。

  岚图汽车为项目提供全程用车服务。

9月28日下午17:30

我们在新华网直播间等你!

 

97超碰在线视频人人av,91超碰资源,超碰人人最新上线视频,陌陌97超碰视频人人操,人人看,97人人插人人摸人人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