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中国行|戈壁大漠护烽燧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4 09/27 17:50:05
来源:新华社

文化中国行|戈壁大漠护烽燧

字体:

  清晨开车出门,便一头扎进戈壁黄沙中,行程几百公里,与一座座古代烽燧进行“亲密接触”:查看围栏是否有毁坏、周边有没有脚印和生活垃圾、洪水水道是否迫近……这是新疆尉犁县文保干部吾甫尔·库尔班对长城烽燧的日常巡护工作,他已整整干了28年。

  新疆境内长城没有高大的墙体,而是以烽燧、戍堡、驿站、城塞等形式呈现,是我国长城资源不可缺失的一部分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、尉犁县孔雀河沿岸的戈壁深处散落着11座长城烽燧,被统称为“孔雀河烽燧群”。据考证,“孔雀河烽燧群”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汉代,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我国边疆开发、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。

  1996年,大学毕业后的吾甫尔·库尔班成为尉犁县的一名文保干部,第一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时,这片无人区便给了他一个“下马威”。“烽燧四周都是戈壁荒漠,没有人烟,更没有通讯信号。”吾甫尔·库尔班回忆说,在一次巡护路上突遇沙尘暴,狂风卷着沙粒刮得人站不稳脚跟、睁不开眼睛,“我和同事们窝在一个土坑里,等沙尘暴过去了才敢起身,再看四周,沙丘都变了形状,来时的路也消失了”。

  吾甫尔·库尔班(左)和同事一起查看烽燧风蚀情况。新华社记者于涛 摄

  “孔雀河烽燧群”分布线长达150公里,“巡护完11座长城烽燧,少则一两日,有时遇到沙暴、洪水等突发情况,一周都回不来。”吾甫尔·库尔班说。28年间,他走遍了烽燧沿线的山梁、沙丘、戈壁,在那些无人区里,不仅要面对酷暑、严寒、沙暴的考验,更要克服道路艰险带来的难题。

  邓琪军是尉犁县文物巡护队伍的新生力量。2017年的夏天,他骑着摩托,装上馕和水,踏上了长城烽燧的巡护路。“小时候放羊、打柴见过这些长城烽燧,就对这些文物遗址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我很荣幸能加入文保队伍,和这些烽燧为伴。”他说。

  邓琪军在修复烽燧围栏。新华社记者刘兵 摄

  吾甫尔·库尔班对烽燧遗址地理风貌的熟稔让邓琪军敬佩不已;邓琪军的工作激情,也让吾甫尔·库尔班分外放心。无数个夜晚,两人在大漠深处的帐篷里,守着眼前的长城烽燧,嚼着干馕、喝着凉水,畅想着脚下这片土地千年前的样子。

  近年来,当地持续加强文保力度,已实现对“孔雀河烽燧群”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全覆盖,同时还采用科技手段,时刻监测当地水文、地质等信息,为长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。另外,包括吾甫尔·库尔班、邓琪军在内,县里的巡护员队伍已扩充到18名,沙漠里建成了6个文物保护站点,可以供巡护队员们休息住宿。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我们工作也越来越有劲头。”邓琪军说。

  2022年3月,“孔雀河烽燧群”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“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,消息一经发布,吾甫尔·库尔班和邓琪军第一时间便赶到遗址考古现场,兴奋地跟在专家身边忙前忙后。“希望通过这里的考古发掘,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的历史、中华民族的历史。”吾甫尔·库尔班说。

  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长城文化,尉犁县已建成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,其中丝绸之路·长城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底开门迎客。该馆主体建筑形似“连体烽燧”,内设5个部分17个展厅,馆内以文物展示、场景再现、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展现长城的文化魅力。“开馆以来,平均每月来访游客近万人次。”丝绸之路·长城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樊志鑫说。

  丝绸之路·长城文化博物馆全景。(尉犁县委宣传部供图)

  据新疆文旅厅统计,全疆长城资源共有212处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包括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内,新疆重点推进1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项目。

  吾甫尔·库尔班、邓琪军是丝绸之路·长城文化博物馆的第一批参观者,看到自己常年守护的一些文物,在博物馆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,他们倍感欣慰。“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文物保护,还要讲述好长城烽燧蕴含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边疆、维护边疆安定的宝贵精神,让更多人了解,保护好、传承好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大家共同的责任。”吾甫尔·库尔班说。(记者于涛、刘兵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邱丽芳】
        97超碰在线视频人人av,91超碰资源,超碰人人最新上线视频,陌陌97超碰视频人人操,人人看,97人人插人人摸人人日